(资料图片)
又是一年毕业季。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高校毕业生开始主动选择延期毕业。在过去,学生“延毕”的原因通常不是考试挂科、论文被毙,就是学分未修满等,是学生们被迫的选择。而近年来,一些学生为了继续在校园里享受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、便利的复习空间,甚至通过“主动挂科”等方式获得延毕的资格。而不同高校对“延毕”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应对措施,又导致不同地区的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选择和思考。
在许多人的印象中,延期毕业的大学生大都是因为身体不好、能力不足或者学习态度有问题,导致学分未修满、毕业论文没过关从而难以按时毕业,也正因如此,在过去,延期毕业的学生很容易被人另眼相看,甚至“延毕”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事。不过,时代又发生了新的变化,一些毕业生“不走寻常路”,开始主动选择延毕。这背后显然有更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更复杂的心理动因。
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过渡到普及化阶段,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。既要满足毕业所需的各种条件,又要寻找未来的出路,一些高校毕业生为了打破时间冲突和角色紧张,就想方设法在学校多留一段时间,而延期毕业刚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和弹性空间。利用主动延期毕业争取到一定的过渡期,方便毕业生将更多时间投放到实习、考证、求职、备考等方面,通过自我调试的方式来拉长毕业时间轴,从而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结果。
主动延期毕业看似“慢人一拍”,实际上是一种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的权衡与考量。延期毕业从极少数人的“无奈选择”到成为部分人的“主动选择”,不仅见证了社会变迁带来的深刻变化,也见证了“意义之网”的重塑与更新。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以及家庭结构的小型化,让一些大学生即使延期毕业也没有那么大压力,甚至还能得到家里的支持。这些也为高校毕业生主动延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情感支持。
在利益主体多元化、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,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应该被尊重和包容,延期毕业也不应该被误解成是学生因为学业不精、能力不足才不得已的选择。毕竟,大学生并非一个同质性的整体,而是具有鲜明的异质性。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“不走寻常路”,本质上也是在用时间换空间,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可能。高校要尊重和回应学生们的利益诉求,为学生们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。
所谓社会时钟,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建构,反映的是人们所嵌入的社会的一种期望,即“什么阶段应该干什么事情”。不过,具体到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,就不宜要求他们的每一步都踩准大众的节拍。虽然毕业生主动延毕表现出逆社会时钟运转的特点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选择都是错的。如果总用老观念、老眼光来看待延毕生,很容易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。毕竟,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节奏,年轻人追求差异化、个性化的发展应该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。
面对“主动延期毕业”,高校也应多些包容与体谅,健全和优化弹性学制,避免出现学生为了延毕故意挂科的情况。说到底,人生没有统一的模板,不妨给予青年人更多的时间和选择。
关键词: